学习
学习
3839个讨论,1个关注

为什么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

已邀请:

青丝缠雪

赞同来自: 小球球

刚毕业就失业?这届年轻人真不是废物!来,撕开三个血淋淋的真相:

1. 学历通胀比猪肉涨价还猛——211文凭在HR眼里就是超市大白菜,985硕士排着队抢月薪5000的岗位。不是你不值钱,是供需曲线彻底崩了。

2. 大学教的都是屠龙术,企业要的是杀鱼刀——你捧着Python证书,公司却要你三天写出爆款短视频脚本。知识体系和市场需求中间隔了十个东非大裂谷。

3. 00后的求职鄙视链堪称魔幻——大厂996是福报,小公司双休像传销。结果高不成低不就,在出租屋里硬生生把应届生身份熬成"往届生"。

残酷吗?更残酷的是解决方案:要么撕了孔乙己的长衫从地推干起,要么把自媒体账号当简历卷到飞起。记住,这个时代饿不死行动派,只会淘汰玻璃心,毕业证不是养老保险,搞钱才是终身大事

明日辉煌

赞同来自:

不是找不到工作,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好工作。

我所说的好工作并不是说一定要钱多事少离家近,至少能用得上自己的专业,或者能够自己在工作所在城市正常生活之外,还有一点结余。

我大学毕业后找的第一份工作。只干了三个月就辞职了,因为工作三个月,不但没挣到钱,还倒欠了1500块钱外债。

每个月只有2400块钱工资,试用期六个月,转正后工资2800,可是我的房租水电物业加起来一个月就得1000块钱,吃饭交通也得近1000块钱,根本不敢买其他东西。一碗牛肉面都是和同学分着吃。

后来辞职去做了保险售后客服,工资还可以,但是通勤距离太远了,没有公交车,走路四十五分钟,还总是不按点下班,冬天天黑的早,一个人往回走,特别害怕,没有安全感。

幸好,后来努力考进了体制内,也结了婚,有了稳定的工作和生活。

希望每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都能清醒的知道自己擅长什么,适合什么,需要什么,找到心仪的好工作。

入侵你心

赞同来自:

我是二本,当年毕业也是找了很久,而且还没毕业前有实习,每个月钱不多,2-3k这样,胜在挺轻松,明明可以一直干着先,我偏不,单纯因为想休息…

所以我后来和我朋友总结了我们当时毕业时的心态以及迟迟没有找到工作的原因:

①低工资,不双休,没有五险一金的直接pass。
②想找个稳定的,一直干下去,所以连投简历都犹犹豫豫大半天。
③新成立的公司不考虑,一心想进大公司。
④不想做销售打电话客服之类的,必须要对下一份工作起跳板作用。
⑤不想出差和加班,偶尔可以,但不能常态化。
⑥不想通勤超过30分钟,也不要地铁公交组合的那种。
⑦hr一上来加微信,简历都不看直接让我去面试的,面试前填一堆资料的…都不去。
⑧招聘写着吃苦耐劳,pua话术的狼性公司不去。

其实一开始会有点眼高手低吧,要求高且谨慎,以为自己是什么幸运之子得到一份神仙工作,实际上根本无人鸟我,最后发现,这个大环境没有什么工作是能既要又要的。

停止跳动

赞同来自:

我问了好多二本毕业生,不管啥专业,都找不到工作,根本就找不到。

能找到工作的,家里都是有关系的。说白了,现在的二本,就跟以前的中专差不多。

我当年考大学的时候,没有一本二本的区分,就分重点本科和普通本科。全国所有本科加起来,也就招了不到60万人。

在我们那个时候,专科生也能出去找工作,专科的含金量不低。

现在每年有1000多万本科生毕业,其中985院校也就招60万人左右。

也就是说,以前的本科,相当于现在的985。以前的专科,相当于一本。以前的中专,相当于二本三本。

现在二本生学最热门的AI专业却找不到工作,其实挺正常的。为啥呢?因为二本学AI,感觉特别不搭。

你想啊,中专生学AI,是不是感觉特别不靠谱?是不是给人一种很不踏实的感觉?

所以要是只能考上二本院校,专业其实没那么重要。甚至二本值不值得读,也没那么关键。

当然了,要是你能在研究生阶段努力,考研考上985院校,甚至出国留学,考上麻省理工,彻底实现人生逆袭,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只可惜这种情况特别少见。

更常见的是,再去读个没什么名气的研究生,或者去英国读个“水硕”,花一百万去镀个金。

问题是,大家都知道你是去镀金的,就连用人单位也清楚。

从头来过

赞同来自:

我来回答:因为市面上正常的工作太少了。
本人23届毕业生,上班时间不到1个月。
刚毕业的时候想着找朝九晚五双休工资可观的,跟朋友跑到广东,没找到合适的。
她妥协了,干了销售。干到了现在,但工资只够苟活。
我慢慢面试,专业对口的没有实习经历,只能考虑其他行业。一直没找到满意的,就干着兼职,有自己的b站账号剪辑挣一点钱,只够开销。
后来回了老家,找了个运营助理,但单休,偶尔还得给客户打电话,同办公室的同事抽烟抽的太猛,加上我每天上班都得骑三十分钟电车。没坚持一个月就走了。
转眼到了今年,又换了城市,到现在还没上班。
我租了房子,只能在附近找。
本来是面了一个公司,才在这附近租的房。
公司很坑,通知我可以入职,让我租房。
干了两天,被开了,当时故意不签合同,说公章在上海。一毛钱没有,浪费我时间。但还好,我对租的房子还算满意。
现在不知道找什么,兼职也可以干,慢慢看看吧。
工作是为了生活,不想生活全是工作。所以找不到合适的,只能看附近有没有合适的兼职了。早八晚八,单休类的工作我真是忍不了一点啊

志在四方

赞同来自:

1.没有那么多岗位了。
2.小公司想要有经验的,大公司一个萝卜一个坑。
好岗位不流动,流动的岗位可能一千?一万?很多个人竞争。反正应届生多的是,一茬接一茬。
3.找不到心宜的工作。
不加班,早九晚五离家近,没几家了。
可以接受离家远,干一段时间又很难坚持,因为没有负担 不如躺着。

陌生的雨点

赞同来自:

我是疫情后毕业的大学生,刚毕业那年找工作就很难了。工作几年惨遭裁员,我本以为有经验不用怕,结果打脸了,四处碰壁。

每次看到网友追忆2015年之前——那个经济发展飞快、工作随便找的“黄金年代”,我都觉得恍若隔世,真的存在过吗?

关于大学生找工作难的现象,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1⃣️ 高端产业不足

很多人可能说,我们不是有这个车、那个AI的吗,怎么能说没高端产业呢?但这些吸纳不了多少就业人口。

那些低端的血汗岗位,比如一天干10小时,单休,没有五险一金的,大学生是不愿去做的,宁愿待业在家也不愿做。

2⃣️ 职场环境恶劣

个人感受,职场环境是在逐渐恶化的,且不提各种不守法的行为,光是职场上的pua、明争暗斗,就够职场新人受的。

为了身心健康,稍微有些家底的人宁愿在家当全职儿女,也不愿出去。

3⃣️ 学习和实践脱节

我在大学学的东西,工作后90%都用不上,真正有用的在学校又学不到,只能去卷实习经验。

可是,很多学生在学校里没那个意识,又或者没有那个条件,一些二三线城市实习岗位很少。

开启人生路

赞同来自:

最近我们公司正在招人,也看到了很多简历。

其中有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简历,写得乱七八遭。
首先是很简单的一个点,最高学历的毕业时间都写错了,写成了28年,导致招聘平台上直接显示的28年应届生。

所以说,这种简历被看到了,但因为这么一个小错误就会让招聘者认为做事不认真而错失机会。

其次的话,没有突出与求职岗位相匹配的能力。

过往实习经历什么的没有逻辑,都看不到其实习工作重点。

我觉得在求职过程中,简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把简历写仔细,不要出现上述那种粗心大意的错误,求职不是考试,粗心大意只会被打上不细致的标签。

其次的话,项目工作经历要有逻辑有重点有成就,让招聘方一眼看到。
像我每次找新工作的时候都会更新简历,工作经历份职责分成就分门别类的展示在简历上,所以我每次求职的时候,很少有没收到offer的。

所以,大学生们,一定要先把简历做好噢~